固镇县博物馆(县文物保护中心)2022年 工作报告

固镇县博物馆(县文物保护中心)2022年工作报告

2022年,县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按照县文化和旅游局各项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临近地区城市发展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做法,紧紧围绕全县文旅工作计划,持续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做好文物保护并配合做好垓下遗址考古公园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文博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在改善基础设施、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将2022年年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继续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完成年度计划

截止11月17日,固镇县博物馆本年度共接待团体参观95批次,接待人次23102人次,馆藏可移动文物增加58件/套,并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蚌埠市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十八届蚌埠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创新办展思路,社教展览工作推陈出新。

我馆在做好新馆开馆工作的同时,临时展览也异彩纷呈。

1.虎虎生福—2022壬寅虎年新春生肖图片展。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固镇县博物馆精心准备了生肖系列展之“虎虎生福—2022壬寅虎年新春生肖图片展”。1月29日,图片展在县体育馆、垓下遗址展示馆以及湖畔花园小区同时开展,此次展览是固镇县博物馆自2021年试运营以来举行的首次新春生肖图片展,时间持续至2022年2月15日。

2、联合办展理念新颖,合作助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举办“见证历史-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充分展示我县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开发利用,6月11日上午由中共固镇县委宣传部、固镇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固镇县文物保护中心、固镇县博物馆、固镇县摄影家协会承办的“见证历史-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在固镇县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启幕。此次“见证历史-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通过图片展览及实物展示的形式共展出图片50余幅,涵盖了我县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等方面的摄影作品,主题鲜明,视角独特,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本次作品展,能够让参观人员进一步了解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此次交流活动,共享了双方资源,为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二)我馆坚持延伸服务项目,举办流动展览。继续推进“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公园、进学校、进军营等送展活动,抓住重要节点,营造公众喜闻乐见的看点。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与文物“对话”。

1、8月13日下午和8月14日上午,固镇县博物馆在垓下遗址举办了两场“拼起时光碎片,触摸历史记忆”主题社教活动。该活动由固镇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同学们教授了文物修复的专业知识内容。通过文物修复师一番详尽地介绍、讲解,大家将学到的文物修复知识用到实践中,耐心的对手中的陶器进行修复。经过一番细心地修补,原来细碎的陶片已经被修补为一个整体,已能看出原来的器形。同学们对此十分有成就感,并表示通过亲身体验文物修复,相较于书本知识更为生动和直观。修复的过程,让他们体验到文物工作的不易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此次社教活动的举办,充分发挥了固镇县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通过文物修复的体验,锻炼了青少年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耐心,同时感受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是固镇县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今后,固镇县博物馆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容,架起青少年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2、“文物知识进校园”宣教活动为将博物馆资源深层次融入青少年教育教学,让博物馆教育在青少年课堂落地开花,大力开展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9月7日,固镇县博物馆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组织工作人员走进固镇县实验中学(南城区),开展了“文物知识进校园”宣教活动。此次送展的内容为《固镇文物展览展示》、《固镇历史文化》及《文物里的月与中秋》,我馆讲解员进行了现场讲解,通过文物图片展示,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物知识普及课。

我馆今年在“九一八”91周年及“九九重阳节”之际组织相关特定人群到博物馆参观。此外在县城主要街道、学校门前悬挂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主题条幅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讲解文物的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创新传统节日活动方式方法。为彰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学知识,练技能,玩游戏,寓教于乐,体验端午传统民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略“端午”情怀。固镇县博物馆于6月3日端午节当天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暨“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上午9点,活动开始,现场工作人员给参观的游客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随后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活动环节。在端午节佩戴香囊,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其次还有驱邪避害的目的。游客朋友们纷纷扫码关注固镇博物馆公众号并填写博物馆问卷调查,领取香囊一个。 活动的高潮是投壶。投壶即用手把箭掷入酒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玩的一种高雅的助兴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汉唐得到发扬光大。每人各有五次投掷机会,投中多者为赢。投壶为大多数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玩所未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家长们也饶有兴趣,表示这既是一项文化习俗,也是一项尤其适合稚童的体育启蒙运动,既长知识,又玩得尽兴,活动非常成功。在传统的端午佳节中,大家不仅学习到了“端午”的由来,还体会了传统游戏的乐趣,更加深了对“端午”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

(四)我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1、我馆今年启动县博物馆及津浦铁路固镇火车站抗战烈士陵园信息化工程建设,在着力打造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智慧博物馆规划与建设,并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服务、展示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2、今年,我馆联合中小学习开展考古探秘实践活动,组织县实验中学部分师生前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现场,开展考古学习实践活动。师生们来到发掘现场,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专业老师现场带领同学们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环境、工作步骤以及如何使用考古工具、判断地层等基础知识。在固镇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去探知土层里未知的秘密,在领略了历史遗物神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考古的乐趣。

2、为了方便大众更好地了解我县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9月3日上午,固镇县博物馆(新馆)一楼报告厅举办了《发掘历史资源 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公益文化讲座,讲座嘉宾为固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中华。王中华局长从淮河文明之源、楚汉风韵之城、书法琴乐之乡、兵家必争之地、天津方言之根、一条路一个人等六点内容出发,以鲜明生动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释解,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固镇县优秀历史文化及革命传统。

 

二、强化配合协作,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一)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我馆今年完成了对文物库房及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测评与评估,完成了馆藏陶器病害检测以及成分分析和部分陶器修复工作。并编制固镇县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目前已上报省文物局;

(二)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启动划定第八批国保、省保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下简称“两线”),并按要求提供已公布两线范围的文保单位矢量数据;

(三)配合城乡建设中文物调查及抢救性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今年,山东大学继续开展对垓下遗址的发掘工作,受疫情影响目前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同时为了配合垓下遗址公园开发,对垓下遗址博物馆项目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勘探发现古遗迹84处,已按程序上报省文物局等待发掘;此外固镇县文物保护中心多次对高皇村等地的城乡开发建设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及时保护地下文物资源。南城区非遗小镇8号地块考古发掘工作完成,人才公寓地块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四)加强安全巡查和文物执法。为确保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固镇县文物保护中心依例对全县11个乡镇的35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四次集中巡查。修复在巡查中发现的倒塌、破损文物保护碑,查看本体保护情况。并且多次参加由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举行的打击全国文物犯罪电视电话会议。此外,多次对谷阳城遗址及小王庄霸王城遗址附近进行施工方面的督查,及时制止违法违规施工。

(五)加强人员培训,推进学术研究。固镇县文物保护中心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省文物局文保项目申报与与文物保护员培训班。

(六)挖掘县域内历史文化资源。对京京(宁)古道固镇段及津浦铁路固镇浍河铁路大桥附近给水所、地堡、驻兵点进行调查,深入发掘其中文化资源以供后续开发使用;

(六)国保单位项目保护、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垓下遗址申报旅游景区、遗址公园方案修编工作,提出相应意见建议,落实好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垓下遗址西北段城垣及护城河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垓下遗址安防工程已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299.57万元,项目方案已上报省文物局待批,待方案获批后将及时开展后需工作。

三、加强安全建设,馆藏文物安全持续稳定

文物安全是我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防患于未然,确保馆藏文物安全,我馆坚持24小时全天候值守,全力排查在安全上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及时和江苏爱涛公司及奥利奥克公司协调反馈,完善馆内布展设施及安技防设施,积极构建良好地防护环境。坚持以馆舍、文物、人身三安全为目标,每月两次对馆舍进行安全自查,并且每次自查后都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各项安防制确保文物安全。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县的相关疫情防控要求,根据制定防疫预案,要求每天对全馆进行消毒,进馆参观人员必须扫安康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并且控制进馆人数避免扎堆。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