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华传统体育,是一种根的记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与资源。它们不应仅是供今人欣赏和缅怀的化石,更应是一种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健康与娱乐的活体文化。
“除了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现在馆里还藏有金代磁州窑蹴鞠纹枕等多个与蹴鞠相关的文物。结合古代文献与文物本身,可以看出古人对蹴鞠的健身和教育价值已经有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与许多古代体育一样,蹴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好好研究和传承,”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副馆长宋秀平说。
翻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发现,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并列的有一个专门的分类涉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体育可以是娱乐、可以是教育、可以是国防,它不单纯是一种比赛、竞技。体育涉及中国古人各个阶层生活的很多方面,宫廷有马球,文人弈棋、军人习武,老百姓的体育活动就更丰富多彩了,是覆盖面很广的领域,”体育史专家郝勤教授说。
除了少林功夫、太极拳、象棋等流传甚广的项目以外,肘捶、掼牛、戳脚……不少位列名录的遗产对平常人来说还是稍显陌生,甚至有的鲜有耳闻。
但有些遗产不甘如此。青城武术早年即进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掌门刘绥滨善于使用新时代的技术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习练青城武术。
他和弟子们开发了手机APP来展示功法,同时建立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账号“青城派掌门刘绥滨”有47万粉丝。《功夫熊猫2》摄制组曾访问青城派,把青城太极的动作放慢转换到动画角色身上,刘绥滨因此被剧组称为“功夫熊猫”阿宝的真实师父。
虽然不少中华传统体育已被现代体育项目取代,比如现代足球就取代了蹴鞠,今人只知高尔夫球而不知捶丸,但专家们认为,以入选非物质文化选产名录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华传统体育,是一种根的记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与资源,它们不应仅是供今人欣赏和缅怀的化石,更应是一种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健康与娱乐的活体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古人留下的宝贵体育文化遇产,四川省博物院日前联合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举行“勇者之戏”古代体育运动会,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学礼仪行古礼,并在体验活动中大展身手亲身感受古代体育的魅力。
“文化能够历经千年得以保存,是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得以实现的。现在人们重新重视起文化遗产以及从文化遗产中发散出的其他价值,比如体育的价值,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表现。这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立,并且自豪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未来的旺盛生命力,”体育史专家、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王增明说。